首页 >> 党员专区 >>党员园地 >> “双重特务” ------记抗战老兵苏侠
详细内容

“双重特务” ------记抗战老兵苏侠

时间:2014-09-23        阅读

“天覆吾,地载吾,天地生吾有意无?既未奉亲守故庐,更未挥师扫凶虏。似此不忠复不孝,空负男儿大丈夫。大丈夫兮大丈夫,报国志难酬。何从遂良图?”

这首诗出自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黄舣镇邓元村四社,现年92岁高龄、只有小学文化的抗战老兵苏侠之手。

2014年6月28日,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江阳支部一行,辗转来到邓元村四社,慰问抗战老兵苏侠,向他送去了米和油。

苏侠在公路边的茅草屋已经垮塌,他和老伴只好在两个儿子家轮流住。他拄着拐杖,步履蹒跚,耳朵听力不好,家人要凑在他耳朵旁大吼才听得见。我们只能靠书写提问,了解到他的抗战经历。苏侠1923年4月25日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家。因为家庭贫困,他只读完小学。从1937年“七七事变”抗战全面爆发到1940年6月,中日进行过淞沪、徐州、武汉等15次大规模会战,中方投入兵力近400万人。1941年1月,周恩来给斯大林的秘密报告提到,中国有100万以上的士兵阵亡或受伤。真实伤亡数字比这还要大得多,为补充抗战兵力,是年夏,国民党政府开始设补训总处(等于一个预备军),直属军委会军训部。

在这一背景下,1940年春,国民党叙泸师管区在泸州石洞镇石包丘成立了第32新兵补充训练处,同年下半年移驻隆昌。这年,17岁的苏侠参军到国民党第32新兵补充训练处。在当时大多数都是文盲的军队里,有小学文化的苏侠被安排在军需处“啃桌子”,担任文书工作。

1941年春,第32新兵补充训练处移驻乐山。苏侠到泸永师管区,时任司令唐三山。苏侠介绍当时在泸永师管区的工作:“一年连续不断地招兵,抓壮丁的也有,人数没有一定,凑到一个连或一个营就交给正规部队,部队都是从水边走的,有次最多交了一个团的兵力到昆明,到缅北打日本鬼子。”

一年多后苏侠到泸永师管区第1团任书记工作,驻地合江。第1团团长是湖南人曾振东。“曾振东后来调国民革命军93军,新任团长姓宋,是从前线回来的,也是湖南人。宋团长带来他的人要安插,我就请长假离开。”那时找工作很难,有人介绍我到国民党57师政治部,驻地石洞,然后开拔南溪,那里等于是一个空架子,没有啥意思。”

     1944年日寇由湖南长驱直入,经广西到达贵州边境,独山失守,重庆震动。为救亡图存,蒋介石提出“一寸河山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”的口号,号召知识青年从军,1944年12月,苏侠加入青年远征军第203师609团。当时,203师师部驻扎在泸州,609团驻扎在荣昌。

   “我不久调团部教研处做文书工作,草拟文件、管理档案等。我还负责给武器写说明。203师是美式装备,发中正式步枪,加拿大冲锋枪。先剖析、拆卸枪支,然后刻钢板、印制性能说明,分发下去。”要问迈入鲐背之年的苏侠老人为何至今笔力遒劲,答案就于当时长期伏案刻写钢板练成的功夫。

1947年,苏侠调到四川省璧山县,任第201师601团输送连司务长,负责管理伙食、住宿,1948年随部队到台湾。老人唏嘘长叹,“后来的经历,不堪回首!”

“先是国民党怀疑我通共被编遣。我在台湾时,有个表侄在北京交大读书,参加了一个共产党的外围组织,要抓他。他在逃离北京之前,给我写了一封信,喊我不要当兵了。这封信被有关人员拆开,怀疑我通共,1949年6月我就被编遣,从台湾高雄出发,坐船到广州,7月回到老家。”就这样,苏侠被呕心沥血奉献了9年青春的部队编遣回家,从此失去组织。

“回到老家,当时泸州未解放,家乡的伪乡长跟我有口角矛盾,向川南游击总指挥罗国熙告我是中共特务,要抓我。我问心无愧,把台湾发的编遣证拿给他们看。”

   “文革中,我又被怀疑是国民党的特务,被限制自由,挨打受饿,差点命都没了”

   “解放前国民党说我是共产党特务,解放后共产党又说我是国民党特务,我是两头受夹板儿气。”头上被戴有两顶特务帽子,成为于国不忠之人;抗战期间,一直从事文职、后勤工作,未能实现驰骋沙场,杀敌报国的宏愿,青春热血付诸东流;较之一般人,又失去在家侍奉双亲的机会,成了于家不孝之人。为此,老人至今难以释怀,写诗感叹追问自己的坎坷人生。

苏侠的老伴伍玉英今年86岁。伍玉英是江西人,嫁到泸州几十年,因没路费,没回过老家。伍玉英的前夫姓王,是国民党少慰,解放后因患肺病吐血而死。伍玉英带着与前夫所生的三个孩子与苏侠结婚。婚后,苏侠和伍玉英又生育了两儿一女。

晚年的苏侠没有自己的住处,在两个儿子家轮流住,一年跟老伴一起要搬几次家。除了55元每月的农村基础养老金外,也没有收入,主要靠帮人写春联、祭文为生。

我们在看老人写的诗词时,他把头埋下,用手交叉把眼睛遮住,手又放开,用老年人特有的羞涩,抬头又看了我们一眼,两天后,我们在整理资料时,看见了这样几段史实:

1944年1月,中国知识青年远征军第203师,在泸组建,官佐1338人,士兵9542人。

中国知识青年远征军先后参加了缅北大反攻、如密支那、八莫、南坎、腊戌诸战役,对打通中印公路发挥了积极作用。

1945年9月3日日本签字投降后,同年10月16日,蒋介石到泸州视察,长江岸边的汽车轮渡载上蒋介石专车离开泸州市蓝田码头时,203师师长钟彬向总统报告,当年中国远征军10万官兵就是从这儿启程开往缅甸掸北作战的,这个渡口重要得很。蒋点了点头。

文章整理到这里,一个从未上过战场的----抗战老兵苏侠老人羞涩的目光仿佛还照在我们身上,暖暖的。这篇回忆,既然以诗开头,那就以一首七十年前的老歌结尾,以纪念曾经被我们刻意遗忘的历史。

《知识青年从军歌

 

君不见,汉终军,弱冠系虏请长缨;

君不见,班定远,绝域轻骑催战云!

男儿应是重危行,岂让儒冠误此生?

况乃国危若累卵,羽檄争驰无少停!

弃我昔时笔,著我战时衿,

一呼同志逾十万,高唱战歌齐从军。

齐从军,净胡尘,誓扫倭奴不顾身!


技术支持: 四川微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| 管理登录
seo seo